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> 生活服务 >> 正文
[7]老年心理变化特征及自我调节方法
作者:xftc_zsjy 发布于:2009-11-05 00:00:00 点击量:
主讲人:张德平
 
    在现代“生物——心理——社会”医学模式的前提下,由于精神心理因素致病,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首要问题 。对当今各种生活方式病,预防胜过治疗,促进老上人心理健康,就成为预防各种慢性病的重要措施之一。
第一   什么是健康
    有资料表明,现在生活水平很高的情况下,我国有三分一的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处在亚健康状态 。有三分之一的人由于工作压力、生活压力(家庭关系、邻里关系、人际关系紧张及身体疾病)等导致有心理疾病。
 
—、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
(一)感知觉尚好。稍有衰者,可通过戴眼镜、助听器等方法弥补,判断事物不常发生错觉。
(二)记忆良好。能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可说明记忆良好。
(三)逻辑思维健全。说话不颠三倒四,回答问题条理清晰。
(四)想象力丰富。不拘泥于现有的框框,做的梦常新奇有趣。
(五)情感反映适度。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。对事物能泰然处之。
(六)意志坚强。办事有始有终,能经得起悲伤和挫折。
(七)态度和蔼可亲。能知足常乐,能制怒。
(八)人际关系良好,乐意助人也受他人欢迎。
(九)保持学习的兴趣。能坚持某一方面不倦地学习。
(十)有正当的业余爱好。如养鱼、下棋、种花等喜好。
(十一)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基本保持一致。
(十二)保持正常的行为。能坚持正常的生活、学习、工作和活动。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变化。
   
  二、老年人心理 心态的九种类型
   (一)愉快积极型
这类老人性格开朗、心情愉快、热爱生活、积极参与各种活动,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。
   (二)直接兴趣型
    这类老人能理智地接纳和适应离退休后的变化,坦然而合理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。对生活知足常乐,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。
   (三)关心健康型
    这类老人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,唯恐年老体弱多病。有的人确实有病,但夸大病情;有的则是基本无病,却千方百计找出自己的“病”。
   (四)解脱型
    这类老人性格一贯内向,退离休后更是减少社交。 他们对晚年生活要求不高,能平静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,不轻意开口求人,往往有抑郁心理。
   (五)追求支持型
    这类老人依赖性强,需要别人在情感上支持他们,在生活上帮助他们,用别人的同情获得自己情感上的满足。一旦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,就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,或不愿意帮助自己,从而出现沮丧情绪。
   (六)坚持工作型
    这类老年人通常是一些青壮年时期胸怀大志,但是壮志未酬的人。他们总是用忙+碌的行为和更加努力的工作,来证明自己还有能力。
   (七)冷淡型
    这类老年人认为生活很苦,而自己对现状又无能为力。他们内心很痛 苦,于是只能用回忆以前愉快的经历作为乐趣。他们给人的印象冷漠无情,其实是无可奈何的表现。
   (八)自责型
    这类老年人回顾自己一生后,发现一些目标没达到,他们把这些失败都归 罪于自己无能,因而常常自责,甚至有自我犯罪感。这类老人极其自卑,常常自怨自艾,沮丧和心灰意冷。 
   (九)愤怒型
    这类老年人往往多疑,把自己看作是环境的牺牲者,似乎谁都和他过不去,感到 生活毫无乐趣。回顾往事,把失败原因归咎于客观,把怨恨发泄在别人身上。他们人际关系很差,自己孤独、怪僻。
我们说,愉快积极型和直接兴趣型的老人对他们的心身健康较为有利。冷漠型、自责型、愤怒型的老人容易心理衰老。
 
第二    产生老年心理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
 
    一是精神创伤,造成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。
    1、职务的变化,造成政治、生活待遇降低的矛盾。退休、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,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,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。据对北京市离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的对比调查,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(北京退休工人比退休干部长寿)。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,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、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,并且有足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,所以内心比较满足,情绪较为稳定,社会适应良好。但离退休干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,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之前,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,其生活的重心是机关和事业,退休、离休以后,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,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,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、很不适应。
老同志在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时期,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和观念,虽然改革开放十几年,在思想上认识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和变化,但由于时代的烙印太深,传统观念太强,在对新思想新事物的接受上一部分老同志显得较慢。对现行的岗位工资制度和奖励机制表现出某些不满的现象,用自己当时在岗时的贡献和收入与现在的情况相比,总有一种吃亏的感觉。对社会和党内及本单位的某些问题看得过重,特别是对当前社会和党内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看得过重,甚至有些同志对党对国家失去信心。他们的这种情绪和心态也直接影响了职工
    2、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。 具有较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老年人,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,都不甘于清闲。他们渴望在有生之年,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,所谓退而不休、老有所为,便是这类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。然而,很多年高志不减的老年人,身心健康状况并不理想。他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,或者身患多种疾病,有的在感知、记忆、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,也非常明显。这样,就使得这些老年人在志向与衰老之间形成了矛盾,有的人还为此而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。
   二是社会的发展变化 造成思想 思维滞后的矛盾。
   时代的烙印太深,使其接受新事物较慢。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时期,老同志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和观念,虽然改革开放十几年,在思想上认识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和变化,但由于时代的烙印太深,传统观念太强,在对新思想新事物的接受上一部分老同志显得较慢。对现行的岗位工资制度和奖励机制表现出某些不满的现象,用自己当时在岗时的贡献和收入与现在的情况相比,总有一种吃亏的感觉。对社会和党内及本单位的某些问题看得过重,特别是对当前社会和党内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看得过重,甚至有些同志对党对国家失去信心。他们的这种情绪和心态也直接影响了个人心理心态。
   三是环境变化,造成安度晚年与意外刺激的矛盾 。
   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,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,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,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。
   老年人都希望平平安安,幸福美满地度过晚年,而且大多数老年人都希望长寿,但这种美好愿望与实际生活中的意外打击、重大刺激往往形成强烈的对比和深刻的矛盾。例如一位老人突然遇到丧偶的打击,若是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,会很快垮掉,甚至导致早亡。据统计,居丧老年人的死亡率,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。除丧偶之外,夫妻争吵、亲友亡故、婆媳不和、突患重病等意外刺激,对老年人的心灵打击也十分严重。
    四是衰老和身体出了疾病,造成健康长寿与忧愁、恐惧的矛盾。 人到60岁以后,体力和记力都会逐步下降,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。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 “力不从心”的感受,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。尤其是高龄老人(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),甚至担心“死亡将至”而胡乱求医用药。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,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、恐惧心理。当然,不同心理状态的老年人,对待衰老和疾病的态度迥然不同。
此外,文化程度、过度疲劳、营养缺乏、经济欠佳、孤独空虚、死亡临近等引起的老化情绪,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。
       
第三   老年人常见心理疾病的自我调适方法与注意事项
 
    一、如何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
    第一,心明豁达,知足常乐。我们在长期的老年医学考察中发展,长寿老人往往都能做到到胸怀开朗,处事热情,善解人意,他们与世无争,不易动态,感到自己生活很充实、满足。
    第二,面对现实,走出误区。老年人应积极而适量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,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(如书记法、音乐、戏剧、绘画、养花、集邮等),以陶冶情操,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(包括家庭成员、亲朋好友等),做到与众同乐,喜当“顽童”。
    第三.结交知音(包括青少年朋友、异性朋友),经常谈心。老年人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,常在知音好友中宣泄郁闷,互相安慰,交流怀古,有助于心情舒畅,对保持心理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。

    二、老年人怎样对待情绪变化
    (1)对一切不要抱过高的期望值,不做非分之想。要留一席心理空间,这样,对事后的结局容易接受。
    (2)对各种事情倾注热情,积极参与生活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,把握住热情,并与之为友,那么埋在心头的阴霾就能驱散。当自己不悦时,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,就会感到其乐无穷。
    (3)保持和创造愉快的心境。树立乐观的态度,是克服不良消极情绪的制胜法宝。每个人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,去设想和创造一个心情愉快的环境。情绪虽有外界因素,但人是可以控制情绪的。困难面前不气馁,委屈面前不怨人,知足者常乐。
    (4)学会明智。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。事物总是相对的。苛求别人或过分要求自己,都是不理智的。  “风物长宜放眼量,牢骚太盛防断肠”。把事情看开了,心胸就能开阔,情绪自然就能保持稳定。
    (5)适当地赞美自己。不自卑,不自怜,不自责,以积极的态度称赞自己,这样会对你的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。
    (6)在不利的环境面前,要学会疏泄自己的消极情绪。可找几个知心朋友,发泄内心的苦闷和不满,正当的宣泄,有利于心理沉淀的释放。
    (7)遇到失意时要学会自我解脱。苏轼当年同弟弟分别七年未晤,心情忧郁,写下了有名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,从月亮盈虚变化得到启示,最后想开了: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这可以作为老年人摆脱烦恼的借鉴。
    (8)主动参加一些户外的文体活动。从看电影、欣赏戏剧、阅读书籍中领略美景风光,感受生活的欢乐,倾注自己的兴趣。这样可以排释被冷落的消极情绪。
此外,给自己找个合适的“圈子”。
   我们在很多时候、很多地方都会听到“娱乐圈”、“学术圈”等这“圈”那“圈”;在日常生活工作中,也常常听到“他们圈子里的人如何如何”,“谁谁是哪个圈子的人”之类的话。那么,究竟什么是“圈子”?为什么会有“圈子”?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圈子呢?
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。”这就是我们所说的“圈子”。简单地讲,也就是聚在一起的一群人。当然,这群人和公交车上的一群人不同,他们是彼此熟悉(包括只在互联网上熟悉,但从未谋面的人),有着共同语言(共同的价值观或共同的兴趣爱好等)的人。
社会上的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,甚至不同的价值观。我们可能因为学习或工作,处于某种正式的群体之中,需要面对很多与我们价值观不同、兴趣不合的人。在这种情况下,人们会缺乏归属感。然而,归属感恰恰是现代人最需要的。心理学认为,人除了吃喝拉撒等基本生存需要之外,还有归属需求、审美需求等。当我们在正式群体之外寻找到一群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时,就会找到归属感。例如参加所属圈子的活动,在网上发帖等,这些都能让我们感到自己是一个被人注意、被别人需要的人。
   那么,面对大大小小的圈子,该如何选择适合你的呢?从性格的角度来看,内向的人可以去参加一些读书会之类的团体,这个圈子里的人可以帮助你挖掘自己内心的声音;如果你的性格很开朗,那么建议你参加合唱团之类的组织,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。
    三、老年心理保健十法
  (一)平心静气法   遇到不愉快、生气的事,不要立即大发脾气,或急于行事,先平心静气十分钟。还不行,就延长时间;再不行,就睡一夜后再处理此事。
  (二)精神胜利法   要不服输,始终保持旺盛精力。遇到挫折失败不灰心丧气,而是寻找原因,研究对策,更加信心百倍地去战胜它,完成它。
  (三)异想天开法   听音乐,你想到音乐家,观舞蹈,你想到舞蹈者,你要极力把自己想象成是实践者,是演员,摆脱观赏者、观众的地位,要主动地做主人,不要做旁观的客人。
  (四)众采博集法   要有广泛的兴趣,可以钓鱼、养花、书法、绘画以及收藏各种物品,总之要“闲不住”,常动手动脑。
  (五)返老还童法   经常回忆童年趣事,拜访青少年时期的朋友,游访童年的旧居、旧址、故地重游,旧事重提,仿佛你又回到童稚时代。
  (六)腾云驾雾法   读书、看电影电视或听人讲话介绍,要专心致志,并随之腾云驾雾追踪。书中介绍巴黎,你仿佛也在巴黎大街漫步;电影放映泰山风光,你仿佛也在极项观日出……。
  (七)投机取巧法   不要卖傻力气,不因循守旧。要尽量省时、省力、节约;想出新的办法来解决各类问题,可以培养创造力。
  (八)到处伸手法   广交朋友,乐为大家办好事,做一个社交家、“外交大使”。
  (九)“见异思迁法”   对新鲜的、奇特的、未知的事,要喜欢它,接近它,研究它,掌握它。
  (十)“贪得无厌法”   对知识的获取要永不满足,每天的工作表要安排满当,使自己的生活充实丰富。
    四、老年心态掌握“一二三四五”
退休了,老人如何才能摆正心态,不妨试试“一二三四五”。
  (一)是指以健康为中心。
  (二)是指办事要灵活点儿和生活要潇洒点儿。在生活中,不为小事斤斤计较,开心为宗旨,该吃就吃,该喝就喝,该玩就玩。
  (三)是指三个忘掉,即忘掉年龄、忘掉疾病、忘掉恩怨。
  (四)是指四个拥有,即拥有一个老伴,拥有一个老窝,拥有一个老家底,拥有一个老友。
  (五)是指五个要素,即要笑、要俏、要跳、要唠、要掉。笑:指笑口常开。俏:指老人也要打扮。跳:指运动。唠:指老人要把心中的苦闷说出来。掉,指要扔掉“老家儿”的身份。 
    五、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十法
  (一)返老还童法保持童心,交童年友,看儿童节目,看童话书,经常回忆童年趣事,仿佛又回到童稚时代。
  (二)精神胜利法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,满怀信心地生活。在生活或工作中,即使遇到一些挫折或失败,就当是交了点学费,不要服输。
  (三)追踪想像法读书,看电影、电视,或听人讲话,要专心致志,并随之古今中外、海阔天空、浮想联翩地追踪想像。
  (四)永不满足法对于知识的获取永不满足,要从各个方面学习新的知识,获取新的信息,以充实自己的生活。
  (五)扩大交际法要走出家门,广交朋友,并力所能及地多为他人办好事,不要总把自己关在家里。
  (六)巧思创新法不要因循守旧。比如自己搞编织,或自己下厨做饭,可多想点新的花样,以丰富自己的生活。
  (七)平心静气法要学会“制怒”,遇到不愉快、生气的事,不要发脾气或盲目行事,应静下心来三思而后行。
  (八)小事糊涂法“退后一步天地宽”。不要事事过于认真,对非原则性的小事不要过分坚持。这样不但少惹是非,也能减少自己的烦恼。
  (九)积极实践法要努力把自己变成实践者,不要只说空话做旁观者。要做主人,莫做客人。
  (十)众采博集法保持广泛的兴趣,不要闲着,常动手动脑。
此外,老同志多参与政治活动 ,多关心、关注时事政治,用对比法,如:多用社会发展变化,国家、单位好的成就,社会的安康、子女的孝顺,人们这间的相互尊重、相互信赖看待今天的生活。以健康的身体、健康的心理实现健康长寿。


上一篇:[9]宽心谣

下一篇:[6]老年人的生理特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