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> 夕阳风采 >> 正文
30后语文教师:“走出来”的求学路
作者: 发布于:2021-09-13 10:15:25 点击量:

最难忘:用脚板丈量出的求学路

8里、70里、100里……对于上学,85岁李家祥印象最深刻的,就是用脚板丈量出的求学路。

李家祥的老家在枣阳平林镇洞尔村,全家兄弟姐妹八人中,他排行老五,由于母亲裹着小脚,不能下地,打小一家人的生活就靠父亲撑着。

父亲虽然是个农民,但思想进步。他一直对爱学习的李家祥寄予厚望:“老李家几代人没出过一个读书的,希望你能用知识改变命运。”

李家祥11岁时,村里有个读书人在祠堂里办起了个简易的学堂,父亲用四斗米为李家祥换来了学习的机会。“记得当时在祠堂里,我和村里几个同学坐在土砌成的台子上学写字,没有本子就用草纸代替,没有笔,就上山捡来红石头,研成红墨汁,然后用毛笔蘸着写。”李家祥说,虽然那时条件艰苦,但只要能学到知识,他就觉得很幸福。

然而,刚学会写一些简单的汉字和数字后,因为战争原因,学堂没再继续办下去了。直到1952年,李家祥才迎来了重返课堂的机会——到平林镇上小学。小学距离洞尔村大约8里路,每天天不亮李家祥就出门了。为了省钱,他每天午餐都是吃从家里带来的稀饭、豌豆或野菜。

因为已经16岁,加上之前有一些文化基础,小学上了两年,李家祥就到原随州洪山县上初中,求学路也延伸到了70里。

因为上学全靠步行,要走上一天,所以开学前一天,李家祥就得背上褥子、脸盆、饭盒等必要的生活用品出发。“那时候上学没有交通工具,即使有,也坐不起,更别提父母接送了。”李家祥说,出发前,他会在包里带上几个干馍馍,饿了就啃两口。

就这样,这条上学路他每个月走上一次,前后走了三年。

当时初中考高中很难,全班50个人,只有5人能继续读书。为了挤进这十分之一,李家祥拼命学习。

放寒暑假回家后,他白天放牛、劳作,晚上就独自睡在牛棚,点上煤油灯,通宵学习。李家祥回忆,在牛棚里,床是用稻草铺的。最难熬的是暑假,气温高,牛棚本就闷热,点上煤油灯后,不敢扇扇子,身上的汗也就没干过。经常早上起来,脸都是黑的。刚开始他以为自己流鼻血了,后来才发现原来是煤油灯的灰。

最想说:请珍惜现在学习的机会

李家祥告诉记者,那时候,他最盼望的事是开学,因为可以回到校园学习新知识;最怕的事也是开学,因为兄弟姐妹们都已成家,父亲上了年纪,体力大不如前,他这一走,家里的所有农活就压在父亲一个人身上。

李家祥没有让父亲失望,他凭着努力与勤奋,考上了枣阳一中,成为了那十分之一中的一员。

学府更高,求学路也更长了。李家祥说:“那时候有句俗话:九十当一百,一天走到黑。”这接近100里的路,他靠着双脚,走了3年。

1960年,李家祥凭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南民族大学,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原襄樊市卫生学校当语文老师,直到退休。

求学的不易,让李家祥格外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。即使退休,他也坚持每天阅读,除了满满一大书柜书,家里的茶几、床头、餐桌等各个角落都有他学习的痕迹。

记者随手打开一本时政类书籍,里面满是他用红笔做的标注,书旁边的笔记本上,还有用毛笔一笔一画写下的摘抄与体会。

除此之外,退休后的李家祥还通过书籍和电视节目自学书画,至今仍担任学校医学院、生物工程学院、旅游与艺术学院书画协会的指导老师,义务教书画,截至去年,他共培养了3000余名学生。

这些学生的名字被他记在了信纸上,更印在了心里。



上一篇:我校张云成同志荣获“襄阳楷模·最美退役军人”荣誉称号

下一篇:40后心理学教师:学习是自己的事儿